“十二五”以来,我国现代物流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物流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现代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没有哪一个行业能离开物流业而独立发展。科学谋划发展我市现代物流产业,完善物流服务体系,是适应“十三五”期间我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对于服务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助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全国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商务部、国家发改委、供销总社联合印发《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和《广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广西促进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广西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桂林市委员会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桂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编制本规划,规划范围涵盖全市11县6城区,规划期为2016-2020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综合经济基础
“十二五”以来,我市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一)工业经济。桂林已经建成国家高新区和县域工业集中区等工业发展集聚区,形成了10多个门类的地方工业体系,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型工业加快发展,工业经济总量持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247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2356亿元,比重为95.37%。全市产值突破100亿元的工业园区5个,其中产值超过700亿元、300亿元的园区各1个,培育发展产值超百亿元工业产业11个。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625家,收入超亿元的企业452家、上市公司6家,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6%。
(二)农业经济。桂林是广西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市条件好的县域地区农业正朝着基地化、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以生态农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201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4.70亿元,粮食、水果、蔬菜、肉类、食用菌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和人均占有量位居广西前列。全市已建成商品粮基地178万亩,水果、蔬菜、禽畜养殖等生产基地也具有相当规模,已成为桂东北区域重要的农产品生产交易集散地。
(三)服务经济。“十二五”期间,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桂林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年均旅客吞吐量超过600万人次,年均货邮量达到33.31万吨;铁路年均旅客发送量超过640万人次。2015年,全市接待游客量4469.95万人次和旅游总收入453.51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期末增长99%和16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51.96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92%。全市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日用品和土特产品已有300多个种类、2000多个花色品种。新建成一批旅游服务设施如宾馆、商业综合体等已陆续投入营运,培育形成一批连锁餐饮企业地方特色知名品牌,旅游服务接待能力逐步增强,消费环境不断改善。电信宽带、银行服务业也日臻完善。桂林获批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电商、动漫等新兴业态加快培育发展,桂林“电商谷”入驻企业已达300家,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随着桂林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为“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区位交通基础
桂林位于华南、西南、中南三大经济圈的结合部,既是我国华中、华南、华东地区与东盟和北部湾连接的交通门户,又是广西北部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桂湘粤黔”交界区域中心城市。桂林北面与湖南省交界,西南与柳州地区相连,东面与贺州地区毗邻,是西南地区及泛珠三角经济区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已形成东西南北贯通和水陆空相连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
(一)航空。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占地4.06平方公里,拥有4E等级飞行区,可保障空客A380大型客机备降,现为广西第二大国际机场。2015年旅客吞吐量636万人次,航空货邮吞吐量3万吨。目前,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按照2025年旅客吞吐量1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9.5万吨目标的改扩建工程正在推进,为“十三五”航空物流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公路。按照《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和《广西地方高速公路网规划》,桂林建设 “一环四射三联、一小时交通”的高速公路网络体系。此外,国道322、323线穿越桂林境内而过,桂林区域内还有桂黄一级公路、桂林至阳朔二级公路等,桂林公路已直通广西各地和临近省份,公路货运24小时可抵达香港。
(三)铁路。桂林境内铁路北接京广铁路,南接黔粤桂,衔接湘桂线、衡柳线、贵广线和桂海线,湘桂线、衡柳线纵贯湘桂走廊,贵广线贯穿桂林东西,形成桂林“一城两线九站”的铁路运输格局,铁路可直达国内各主要城市。此外,湘桂高铁和贵广高铁相继建成通车,使桂林成为铁路南北、东西纵横交错形成十字交叉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
图1 :桂林立体交通网络优势示意图
日趋完善的交通环境使桂林成为桂东北以及泛珠江三角经济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形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陆空有机结合的交通网络,为“十三五”桂林物流业稳步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三、物流产业基础
“十二五”以来,全市物流业保持稳定增长,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和政策环境明显改善,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桂林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商贸物流与产业物流并重发展的格局。
(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十二五”期间,物流业增加值从36.15亿元增加到60.91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3.4%,占服务业比重为9%左右,年均增长11%,高于全市GDP年均增幅0.6个百分点。全社会货运量从6571万吨增加到9950万吨,年均增长8%;货物周转量从107.32亿吨公里增加到187.22亿吨公里,年均增长12.2%。“十二五”期末,全市载货汽车达到3.1万辆,总计吨位16万吨,其中:中大重型货车超过1.1万辆,比“十一五”增加37.3%。
(三)基础设施逐步建设完善。“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投资506.6亿元,是“十一五”的2.1倍。湘桂、贵广高铁相继建成运营,高铁通车总里程达到420公里;实现了13个县区通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50.2公里;二级普通公路总里程达到1378公里,国省干线新增等级公路里程1674公里,干线公路总里程达到9700公里,比“十一五”末增加22个百分点。全市新增农村公路853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0630公里,全市133个乡镇、1654个建制村全部通了公路。全市已经形成城北、城南和城西仓储物流集中区,初步形成了通用仓储与专业仓储、普通仓储与立体仓储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物流企业加快发展。据我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数据,全市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398家,从业人员1.7万人,其中规模以上物流企业20家。“十二五”以来,以广西物资集团桂林储运公司、桂林骏达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货运企业加速成长,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以桂林邮政速递为代表的邮政行业也迅速发展,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长25%以上。传统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企业不断加强资源整合和服务功能延伸,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商贸物流企业加快发展,运输和仓储企业的服务能力和供应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四)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广西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广西促进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等文件精神,“十二五”以来,我市将现代物流业列为全市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之一,成立了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建立了物流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初步形成政府、行业协会共同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局面,物流业运行协调机制的雏形已形成,物流业发展外部环境持续得到改善。
一、物流信息化与标准化迅速发展
近年来,射频识别技术(RFID)、电子数据交换(EDI)、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逐步普及,国家物流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物流术语》正式颁布实施,物流统计标准、物流成本计算标准、物流工具标准等不断完善。随着桂林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物流领域的信息化需求快速增长,必将加速桂林物流信息化、智能化和标准化进程。
二、物流业与其他产业加速融合
未来,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将与物流业加速融合、联动发展。越来越多制造企业选择将物流业务外包,与专业物流企业结成战略合作关系,推动物流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商贸企业与物流企业深度合作,拓展代理采购、分销等服务功能,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变,加快物流业与商贸业融合渗透。金融企业与物流企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物流金融正从简单的代收货款、代理结算、仓单质押融资向供应链金融等高级形式发展。
三、物流业不断创新发展
随着物流新技术、新管理模式广泛推广应用,电子商务物流、冷链物流、特种物流等新兴物流业态将不断涌现,第三方物流将被普遍接受,第四方物流逐渐兴起。此外,随着我国进入高铁时代,铁路建设进入跨越式发展期,铁路快速物流将得到长足发展,未来500公里以上的货物运输使用铁路将凸现优势,陆空联运、公铁联运等多式联运方式将会加速发展。
四、旅游和通道物流加快发展
随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深入推进,全市旅游、商贸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消费环境不断优化,必将带动旅游物流、商贸物流快速增长。“十三五”期间,桂林的“桂湘黔粤”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将不断凸显,经桂林中转、集散的货物转运物流服务需求将会持续增加,桂林的集散转运型通道物流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一、发展机遇
(一)历史机遇
从国际形势看,物流合作呈全球化发展态势,国际物流渠道全面打开,中国物流将逐步与全球接轨,全球物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物流市场中心正由美洲、欧洲向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转移。
从国内看,党的十八大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重大政策措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国内经济发展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特别是国家力推“互联网+”行动计划,物流业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为加速现代物流业发展迎来了新机遇。
从广西来看,国家明确广西的发展定位是: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战略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三大定位”,广西服务国家大局的作用和地位必将进一步彰显。
从桂林来看,正在大力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区域开放开发布局,“十三五”期间经济总量仍有较大幅度增长,必将全面释放物流需求,促使物流业大发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二)政策机遇
近年来,在国家层面先后出台了《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年)》、《全国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等一系列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自治区政府也为加快广西物流业发展印发了《广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5-2020 年)》、《广西促进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 年)》、《广西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全区物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重点。
此外,《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2015-2020年)》将桂林列为66个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之一,桂林有望在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输能力、物流设施资源整合、流通信息化、电子商务等方面得到国家层面政策、资金的倾斜支持。
二、面临挑战
(一)自身发展挑战。“十二五”期间,桂林物流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国内物流业发达地区相比、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要求和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物流枢纽的发展目标定位相对照,仍存在很大差距,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相对较低,物流业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物流业发展不足的表现是:物流业整体水平不高、服务业态不够多元,物流企业普遍“小、散、弱”,物流信息共享水平较低,制造业物流剥离外包相对滞后,先进物流技术应用水平不高,中高端物流人才缺乏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市物流业的加快发展。
(二)区域竞争挑战。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港口物流、保税物流不断发展壮大,政务服务、通关服务流程不断优化,物流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首府南宁的物流辐射服务范围也不断扩大,与我市毗邻的柳州市的工业物流做得有声有色。湖南、广东等发达省区在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物流也同步发展,区域性物流市场竞争激烈,我市构建西南区域性物流枢纽面临着巨大挑战。
(三)环境保护挑战。桂林作为国际旅游胜地,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包括发展物流产业在内的各类产业,均受到资源、环境的严格约束。在物流发展业态、模式、技术与设备上均要考虑环境的承载力,我市加快发展物流业面临环境保护的巨大挑战。
综上所述,桂林现代物流业发展虽然起步晚,物流企业总体来看“小、散、弱”、物流规模总量不大,但随着加快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桂林物流业发展有着自身独特优势,机遇大于挑战,发展潜力巨大。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广西“双核驱动、三区统筹”和桂林“一核两区”发展战略布局,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技术应用为支撑,以扩大物流规模总量、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坚持市场化导向、信息化提升、标准化推动、品牌化带动,加快建设桂林国家二级物流节点城市和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市,优化物流发展布局,完善物流服务体系,提升物流运作效率,推进物流业优化升级,深化区域物流合作,提高物流现代化水平,为桂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建成国际旅游胜地提供坚实的物流服务保障。
遵循以上指导思想,“十三五”期间,桂林现代物流业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物流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物流服务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政府在物流发展战略、规划、政策、资金、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引导作用,为物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突出重点,统筹发展。优化物流业发展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物流工程,培育发展一批现代物流骨干企业,加快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逐步改变物流市场主体“小、散、弱”格局。
三、创新驱动,技术引领。加快现代物流关键技术装备的应用,提升物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逐步实现智慧物流,推动物流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物流业跨越式发展。
四、注重环保,绿色发展。推进物流设施和物流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不断降低物流业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实现物流业低碳可持续发展。
五、深化改革,合作共赢。深化物流业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建立有利于物流资源整合、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推动区域、企业合作,形成共赢的发展局面。
适应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物流业的需求,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交通条件和产业基础,着力将桂林打造成为国际旅游物流基地、国际空港物流枢纽、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区域性农产品物流基地、广西电子商务物流基地。
——国际旅游物流基地。依托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以大型商业综合体、特色(主题)街区、专业购物市场为载体,打造具有桂林特色的国际旅游商品贸易集聚区。着力优化提升桂林国际旅游批发市场和德天商业广场的业态布局,大力推进旅游产品设计、加工、展示、批发、仓储、分销等产业链等主要物流业态进驻物流集聚区,实现集约发展。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桂林旅游展的品牌效应,着力将桂林打造成为辐射东南亚和国内外市场的国际旅游商品集散中心、国际旅游物流基地。
——国际空港物流枢纽。依托桂林航空运输资源优势,辐射带动空港生态产业园、高新区产业园等市域产业园区的物流业发展,积极申报“无水港”保税物流项目。顺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深化开放合作趋势,积极申请实施第五航权,大力发展国际空港物流,进一步拓展连接国内外重要枢纽机场的航空物流通道,完善陆空衔接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货运中转和集散、仓储、国际货物中转、物流配送、采购、转口贸易等服务体系,着力将桂林打造成为辐射全国以及东南亚的航空物流中心。
——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依托铁路、航空、公路所形成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网络,发挥桂林作为国家二级物流节点城市的作用,培育发展区域物流集散中心,形成集散、转运型物流枢纽,使桂林逐步成为重点服务广西、辐射桂粤湘黔四省区及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区域性物流基地。
——区域性农产品物流基地。依托桂林农产品资源和市场网络,合理布局物流节点,优化物流网络,将农产品市场与物流网络高效衔接,使农产品批发市场向综合性农产品物流中心转变,推进农产品加工、分拣、包装等业务进驻物流园区,加快形成区域农产品集散中心,着力将桂林打造成为辐射全区和湘黔粤的重要农产品物流基地。
——区域性工业产品及生产资料物流基地。依托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桂林经济开发区等工业产业基础,根据各类产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发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优势,建设配套物流服务设施。鼓励各类工业企业外包物流业务,释放物流服务需求,培育工业物流市场,着力打造区域性工业产品及生产资料物流基地。
——广西电子商务物流创新发展先行区。以国家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契机,抓住建设桂林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自治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机遇,对协同配送、自提柜等电子商务物流新技术、新模式进行应用与推广,围绕桂林特色优势产业,建设电子商务集聚区,完善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广西电子商务物流创新发展先行区。
到“十三五”期末,初步建立物流业与相关产业联动融合发展机制,初步形成货物多式联运、多业联动、多方协同的集约、绿色、专业、智能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成一批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物流聚集区,培育发展一批物流骨干企业,基本形成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与带动发展功能的物流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物流产业规模较快增长。到2020年,全市物流业主营收入超过200亿元,物流业增加值保持年均增长11%左右,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9%,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下降3个百分点,物流业成为全市服务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物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推动物流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专业化物流,第三方物流比重显著提高,形成以大宗商品物流、集散转运型物流、制造业供应链物流、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城乡配送物流等为重点,其他专业物流协同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
——物流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物流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物流业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能力明显提升,信息化和供应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一批区域知名物流企业集团和物流服务品牌,全市规模以上物流企业达到50家。
——现代物流体系更加完善。以市级重点物流集聚区、大型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县级物流中心为重点的物流基础平台建设,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紧密衔接的物流网络体系加快形成,公共信息平台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物流基地(园区)、大中型物流企业信息化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先进物流技术、现代物流标准广泛推广应用,城乡电子商务、商品配送体系初步形成。
立足我市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及较完善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和国、省道路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势条件,合理规划布局物流服务设施,构建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网络,做大做强做优桂林中心城区的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湘桂走廊和贵广高铁通道纵横物流轴带,打造县域重要物流节点,加快构建全市现代物流体系,形成“一核两轴多点”的现代物流发展空间格局。
以象山、秀峰、叠彩、七星、雁山、临桂六城区和桂林经济开发区、灵川县定江镇西货站物流基地为重点,布局发展桂林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城中“五大”物流板块,形成桂林现代物流发展核心区。重点发展旅游产品、日用消费品、高新技术产品、特色农副产品和大宗货物五大要素物流,围绕建设老城区、临桂新区两大商业中心和琴潭、漓东、雁山、城北四个商业副中心,打造城北、城东、城南、雁山和临桂新区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着力将桂林现代物流核心区打造成为带动各县、服务广西、辐射周边省区的物流中心区域。
图2:桂林市“十三五”物流发展核心区“五大板块”空间布局图
城北物流板块。主要由秀峰区芦笛路以北区域、叠彩区芦笛路-圣隆路-环城北二路以北的漓江西岸区域、灵川县定江镇等构成,重点建设桂林西货站枢纽物流园区、城北高铁站前核心商贸圈和江东片区现代物流发展区,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产业集群、综合市场集群,打造东二环电商企业总部集聚区,完善铁路与公路货物联运枢纽,形成城北物流中心。
城南物流板块。主要包括象山区和雁山区的部分区域,由万福路以南及漓江以西部分区域构成,重点布局建设象山区沙河物流园区、桂林万达文化旅游城、城南物流集配中心,打造以生活服务、旅游休闲消费、娱乐消费、时尚购物物流为主要业态的综合商贸物流集中区,构建桂林城南商业副中心。
城东物流板块。主要由七星区和漓江以东的叠彩区、雁山区及灵川县大圩镇的部分区域构成,重点布局建设城东物流集配中心、“电商谷”电子商务集聚区、高新万达城、桂林果蔬冷链物流园,围绕高新区“三站、三城、六市场”项目建设外环路现代商贸物流发展带,构建桂林漓东商业副中心。
城西物流板块。主要包括临桂区和永福县的部分区域,由琴潭以西、义江以东、会仙镇以北、北至五通镇的区域及永福县苏桥镇构成,重点布局建设桂林经济开发区物流基地、临桂新区现代物流配送中心、桂林现代综合物流园、空港保税物流园、真龙汽车博览园和新城物流园等重大物流园区,着力打造桂林新的城市商业中心、现代时尚国际门户、商贸物流总部集聚区、区域物流转运枢纽。
城中物流板块。主要包括桂林老城区的核心区域,由东至漓江、北至北极广场、西至琴潭、南至万福路的老城区构成,围绕打造中山路城市商业中心和琴潭商业副中心,重点布局建设和改造提升桂林国际旅游批发城、德天商业广场、华润万象城、万福广场、红街、东西巷等商业综合体和特色街区,形成物流与旅游、商贸、生活消费相协同的核心发展区。
依托贵广高速铁路线,着力打造横贯桂林东西、连接广东、香港与贵州、四川等西南省份的物流发展轴带。依托衡柳铁路和湘桂走廊,着力打造南北纵向、连接北部湾与湖南、湖北等中部省份的物流发展轴带。重点发展旅游物流、商贸物流、通道转运型物流、工业物流、农产品物流、电商物流、冷链物流等综合物流体系。
图3:桂林市“十三五”物流业空间布局“两轴带”示意图
根据全市产业发展、人民生活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以及交通、资源条件,重点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物流、商贸物流、旅游物流、农产品物流等物流,着力打造平乐、兴安、全州三个副市级物流中心,加快建设荔浦、灵川、资源、灌阳、永福、阳朔、恭城、龙胜等八个县级物流中心,建设百寿、两江、黄沙河、溶江、文市、栗木、修仁、同安、白沙和大圩十个副县级物流中心,形成多节点物流网络体系。
平乐县。主动融入珠江-西江黄金水道、柳韶铁路经济发展带,发挥桂梧高速公路、贺巴高速、平灌高速国道323线及3条省道贯穿境内的陆路交通优势,布局建设平乐、二塘物流发展聚集区,重点发展工业物流、石(建)材物流、农产品物流,打造桂林连接梧州的市级物流副中心。
兴安县。依托兴安自治区A类工业集中区、桂林旅游次中心和卫星城、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发展工业品、农产品和旅游消费型物流、大宗建材(水泥等)物流,打造桂林市级物流副中心。
全州县。发挥广西北大门的物流通道作用,新建一批专业、综合型市场,重点发展农产品物流、工业物流和商贸物流,加快建设市域商业副中心,打造桂林连接湖南的桂北区域性物流中心。
荔浦县。依托县域工业园区及特色产业基地、城乡市场集群,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和工业品、农产品、消费品物流,打造桂林连接梧州和柳州的南部县级物流中心和市域商业副中心。
灵川县。依托八里街物流园区、桂林西货站物流基地、桂林大西南汽车城和桂林城北现代物流配送中心,打造以生活消费用品、家电、汽车及零部件、快递物流为主要物流业态的桂北地区物流重点聚集区。
阳朔县。发挥旅游和特色生态高效农业两大产业优势,重点发展旅游商贸物流、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物流,打造以旅游物流为重点的县级物流中心。
永福县。围绕桂林经济开发区五大产业基地和特色农业基地,重点发展以工业原料及特色机械制造业等为主的工业物流,以优势土特产品为主的农产品物流,建设集货物仓储、加工、集配、运输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县级物流中心。
恭城县。重点发展以水果流通为主的农产品物流,完善提升仓储物流配送功能,规划建设矿产、建材、农产品等专业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形成联通桂北区域、覆盖城乡的县级物流中心。
灌阳县。围绕服务县域工业园区发展和特色优势产业,布局建设综合仓储物流园、生态农业物流园、西山坪机械制造园物流中心,打造县级工业和农产品物流中心。
龙胜县。布局建设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和瓢里物流园区等项目,形成以发展大宗矿产物流、农产品物流和旅游物流为重点的县级物流中心。
资源县。建设完善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农产品物流、旅游物流和服务城乡居民及游客的商贸物流,加快建设资源县级物流中心。
一、构筑物流集聚平台
对接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桂林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各县工业集中区和中心城区产业布局以及物流供需特点、货源条件,合理布局建设物流园区、集配中心、货运场站和重要物流节点,重点建设一批市、县级物流园区,构筑形成重点物流区域、物流园区、物流集配送中心、物流节点等相配套的物流发展平台。着力完善多式联运基础设施,促进多种运输方式顺畅衔接和高效驳接中转,加快形成物流发展集聚区。围绕服务临桂-苏桥产业经济带,重点布局建设大溪河火车货运站、大溪河现代物流园,发展建材、农资、煤炭、矿产品、大件笨重货物、散装大宗货物、大宗工业原料、集装箱作业、综合物流服务等物流业态,重点发展铁路物流、公路物流和航空物流,打造直接服务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性货物物流综合服务中心和承接工业物流、大宗货物物流;围绕庙岭高新技术产业、创意产业、西城工业园区,推动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加快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服务,重点发展仓储、中转、配送、运输等全程配套物流服务业态,形成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物流拓展区。依托桂林西货运站,建设桂林西货运站物流集聚区,形成以生活服务、家电、药品、食品、汽车零配件、快递、流通加工包装、中转等主要物流服务业态的桂北货运枢纽,积极引导有实力的物流企业集聚,共享物流园区公共服务资源,推动物流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化运作,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实现降低物流营运成本的目标。积极推进县乡货运站和乡镇农村配送站、农村货运物流节点建设,构筑和完善城乡物流服务平台,提升物流体系综合服务能力。
专栏1: 物流业集聚区重点工程
|
一、重点物流集聚区:
1、桂林空港物流产业园区
2、桂林城北现代物流集聚区
3、桂林西货运站物流园
4、大西南汽车城物流园区
5、桂林经济开发区物流园(苏桥无水港物流园区、苏桥大溪河现代物流园)
6、桂林航空保税物流园
7、桂林海吉星农产品物流园
8、桂林(临桂)新城物流园
9、临桂新区真龙汽车博览园
10、桂林果蔬冷链物流园
二、县(区)级物流园:
1、恭城特色水果物流园;
2、永福柑橘物流中心、农副产品物流园、喜农现代综合物流园;
3、龙胜物流中心、瓢里物流园;
4、灌阳农产品及石材物流园、西山坪机械制造物流园;
5、平乐桂江物流园区、珠子洲物流园、同安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
6、荔浦新达现代综合物流园;
7、全州商贸物流中心、石塘物流市场;
8、兴安湘商物流园、米粉文化产业园;
9、临桂通达综合物流园、新区物流配送中心、汇通药品物流配送中心、五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极佳电子物流城;
10、七星象翌物流园、五里店现代商业物流中心、黄莺岩物流中心、医药物流中心;
11、象山沙河物流园、华翔物流配送中心、润达物流配送中心。
|
二、完善城乡配送体系
按照“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三级物流配送模式,重点打造城北(叠彩区、灵川县定江镇)、城东(七星高新区)、城南(象山区)、雁山、临桂新区等6个城市物流集配中心,每个县建设1个县级物流集配中心,每个乡镇建设完善1个配送站,每个行政村建设1个农村货运集散网点,形成功能互补、设施完备、服务便捷的市、县、乡、村四级物流配送服务体系。结合村村通水泥硬化路工程,优化连接城镇与乡村的物流网点建设,合理布局县、乡、村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家居建材、装修材料等配送站点,建立和完善乡镇物流配送网络体系。加快发展以邮政快递为龙头的快递物流,扩大城乡快递物流服务网络覆盖面,促进城乡消费品流通顺畅,扩大农村消费。充分发挥邮政及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现有服务网络资源优势,加强农村邮政网点、村邮站、“三农”服务站等物流终端设施的建设完善,促进农村地区“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到2020年,全市城市货物配送量增长80%,连锁超市商品统一配送率达到57%;农村“万村千乡”农家店商品统一配送率达到70%,有效解决城乡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全面提升城乡物流运作效能和服务覆盖面。
专栏2: 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工程
|
一、城市物流配送工程:在叠彩、七星、象山、雁山、临桂等城区,规划建设六大城市集配中心。
二、农村物流配送工程:在灵川、兴安、全州、灌阳、阳朔、平乐、荔浦、恭城、永福、资源、龙胜等县城布局建设11个县级货物集配中心,在全市各乡镇各布局建设共136个乡镇级货物配送站。
|
三、培育壮大物流主休
加快培育壮大物流市场主体,引导传统运输、邮政、仓储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物流资源的整合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鼓励、引导大宗货物物流服务需求方交由专业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共同集约配送,形成专业第三物流规模,培育壮大第三方物流企业,达到降低物流社会成本、提高物流整体效益的目的。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入驻桂林设立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销售管理中心,引进一批集交易、储存、区域物流分拨于一体的综合型物流企业,加快物流资源集聚,做大物流产业规模。引导民营资本进入物流业领域,鼓励大型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方式,实现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发展。鼓励本地物流企业参选参评国家级A级物流企业,借力A级物流企业认证,提高企业资质等级,提升物流企业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大对微型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小微物流企业发展壮大,加快培育区域性知名现代物流企业品牌,形成一批亿元以上的物流骨干龙头企业。
第二节 积极发展专业物流
一、加快发展商贸物流
适应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有关购物消费的需求,进一步优化商贸物流布局结构,建设一批业态多样、创新服务的商业综合体及配套商贸服务设施,加快打造中山路城市商业中心、临桂新区商业中心和城北、琴潭、漓东、雁山商业副中心,形成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核心消费区。临桂新区以高品质的生活配套服务、高层次的商贸配套服务、高标准的贸易流通服务和高端化的旅游、会展等综合服务为重点,建设集精品购物、时尚生活、主题文化、生态休闲、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商业中心,着力打造区域性旅游商贸综合服务中心、商贸物流总部经济集聚区、区域商贸物流转运枢纽、现代时尚国际门户。桂林老城区的中山路城市商业中心和琴潭、漓东商业副中心,建设集购物、休闲、娱乐、旅游等多元组合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商业中心,打造时尚购物中心、现代生活消费体验中心和城市观光休闲中心,配套发展快进快出、小件分散的都市配送物流、旅游物流、电商快递物流,形成物流业与都市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的中心区。桂林城北结合火车北站周边地区的提升改造,顺应片区居民生活和火车北站流动人口消费需求,建设以生活服务、休闲消费为主的区域性商业副中心。雁山商业副中心主要满足高校师生群体生活消费需求,打造以生活服务、休闲消费为主的高教区综合商业集中区。桂林中心城区周边、桂林经济开发区和各县县城规划建设货物分拨中心、新建或改造提升一批大宗商品专业交易市场、工业品批发交易中心和消费品专业交易批发市场等商贸物流平台,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物流服务。
专栏3:商贸物流发展重点工程
|
一、新建一批商业集散中心:桂林万达文化旅游城、桂林华润万象城、临桂新区金贸中心、临桂三祺澜湖国际、桂林海吉星食尚港、桂林熙上金球商品直销街区、桂林东西巷等城市综合商业体项目。
二、新建一批专业市场:包括新建兴安建材家居市场、各县建材市场、县域农产品批发市场、生产资料专业市场等。
三、建设临桂新区中央商务区:打造占地2平方公里的现代化中央商务区,形式服务桂北、辐射湘黔的区域金融贸易中心和国际时尚门户。
|
二、加快发展空港物流
加快推进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不断完善航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发展临空产业物流,重点规划建设包括海关监管保税仓库、出口拼装仓库、快件分拨仓库、流通加工区以及航空物流信息平台和展销贸易平台的综合物流园区。依托桂林航空港区位优越、航线密集、运力强大、运输快捷等优势,建设以航空物流和陆空联运为特色,集口岸通关、出口加工、保税物流、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等功能于一体的“无水港”保税物流园区。以航空物流为先导,积极发展定期全货航班,鼓励物流企业在空港物流园区设立区域性总部、区域性物流分拨转运中心,建设区域性物流集散基地。提升航空物流运作效率,加强航空物流通道建设,构筑辐射全国以及东南亚的航空物流中心和国际空港物流枢纽。依托高速公路节点和高铁场站,实现陆路物流与航空物流的有效衔接,构建区域性航空运输枢纽,提升航空与陆路联运效率。
三、加快发展电商物流
抓住桂林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机遇,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高效通畅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重点完善分拨与仓储配送网络快递服务节点建设,大力推动电子商务企业与快递企业的联动发展,加快建设电子商务与快递企业区域性总部集聚区,完善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中心的配套功能,吸引供货商、电商营运企业、快递和零担物流公司、第三方服务公司入驻,积极引进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等国内外电商巨头和UPS、“四通一达”等快递业巨头在桂林设立区域运营中心、物流中心,打造电子商务集聚区,借助全国电商试点的力量的推动,实现桂林电子商务和物流业的超常规发展。整合、利用高铁与航空运力资源,积极发展高铁快件运输、航空快件运输业态,建设航空及高铁快件集散中心和服务网络,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将电商服务网络延伸到农村地区,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引导特色优质农产品网上销售,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和提高附加值、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专栏4: 电商物流重大工程
|
一、国家电商示范城市创建工程:由商务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试点企业按照国家电商示范城市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包括电商物流在内的发展模式、体制机制创新,为电商创新发展提供示范案例。
二、电商集聚区建设工程:重点建设桂林“电商谷”集聚区、中辰电商物流交易中心、国际旅游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国际旅游商品批发电子商务、熙上跨境电子商务街区、社区商业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以及荔浦、灌阳、龙胜、恭城、全州等五县电子商务示范区。
三、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在全市推广荔浦、灌阳两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创新示范成果,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推动全市农村电商加快发展。
|
四、加快发展冷链物流
依托桂林丰富的特色农副产品资源,发展肉类食品、水产品、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生产(采收)、储存、运输及销售整个环节的全程冷链服务,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设施,重点建设七星区桂林东站果蔬冷链物流园区,推进肉食品屠宰加工企业改造提升工程,每个县至少布局建设1个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项目),大力推进冷链物流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减少流通环节的损耗,保持产品的质量,形成“无断链”的全程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和可监控追溯系统。建设以重点医药企业为依托的特殊药品冷链物流配送系统,为特殊药品保质流通提供物流服务保障。
专栏5: 冷链物流重点建设工程
|
一、冷链物流园区建设工程:七星区桂林东站果蔬冷链物流园等。
二、肉类食品冷链物流工程:甲山西环屠宰场、江东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肉类联合加工屠宰分厂、叠彩肉联分厂等肉类食品冷链物流改造提升工程。
三、果蔬类农产品冷链物流工程:临桂、灵川、兴安、全州、灌阳、阳朔、平乐、荔浦、恭城、永福、资源、龙胜和七星、雁山等县区新鲜果蔬类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新建或改造提升工程。
四、药品冷链物流服务工程:全市特殊药品、疫苗冷链保质及配送工程。
|
第三节 推进物流现代化发展
一、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
以推进桂林“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强北斗导航、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建立交通货运信息、物流供需信息等物流服务系统,提升物流信息化服务水平。推进实施物流信息化改造提升工程,鼓励物流企业运用先进的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货物分拨、电子订货等系统信息软件以及射频识别等装备技术,建立高效畅通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从物流决策、业务流程、客户服务、企业管理等全程信息化、智能化,加快“智慧物流”建设步伐;鼓励企业推行货运电子运单标准化制度建设,进而逐步实现货运“一单制”,提高物流速度和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构建行业引导、企业为主的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完善物流信息综合服务功能,形成以公共信息交换系统为核心,集供应链管理、业务协同和专业化服务、政府监管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并与自治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对接。整合各种货运方式以及海关、检验检疫等信息资源,鼓励跨区域、跨行业物流平台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为桂林、广西乃至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物流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专栏6: “智慧物流”建设重点工程
|
一、全市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工程:建设政务与商务、政府与企业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功能齐全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物流企业之间的供求信息共享,并与海关、检疫、税务、工商、保险等机构联网运行。
二、重大物流科技专项工程:基于云计算的海量物流数据处理技术在现代物流业的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跟踪管理及溯源信息系统的应用,基于物联网的物品管理与追溯、智能安全防护、软件系统等技术在区域性联运物流园区的应用,实现第三方物流协同信息服务系统、服务评价系统、服务管理系统等关键技术在重点骨干企业的应用。
|
二、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
抓住桂林大力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的契机,同步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以物流信息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为切入点,参照国际国内的通行标准,鼓励具备相应资质与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探索制定一批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物流服务标准,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实施物流服务品牌培育工程,大力开展“标准提升质量行动”,鼓励桂林物流企业参与国家、行业和地方物流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积极开展现代物流业标准化试点,着力培育一批物流服务品牌。在重点物流园区和骨干物流企业启动一批物流标准化试点(示范)工程,重点推动旅游物流、制造业物流、城市配送物流等领域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推动物流重点领域和骨干企业在关键环节实行标准化管理和运作,不断提高桂林物流标准化水平,培育物流品牌企业。
专栏7: 物流标准化建设工程
|
一、物流重点领域标准建设工程:在物流信息、运输、货代、仓储等物流重点领域,在主管部门的牵头下,推广食品、饮料、医药以及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品物流标准。
二、物流标准化试点工程:选择重点物流园区和骨干物流企业实施物流标准化试点,推广托盘、集装箱、集装袋等设施设备标准化,推进管理软件接口标准化,推广甩挂运输试点经验,开展物流服务认证试点。
|
三、提升物流专业化服务水平
引导和鼓励工商企业物流业务外包,释放物流市场需求。优化制造业、商贸业集聚区物流资源配置,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发挥物流服务在促进制造业优化内部分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鼓励大、中型制造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专注核心业务,剥离或外包物流业务,扩大物流外包需求。推动商贸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推进公共配送中心建设,促进物流服务社会化。引导传统仓储、运输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装备,推动物流企业提档升级。支持物流企业根据自身资源和管理、人才和经营模式的优势,主动承接汽车及零配件、机械设备、农产品、建材、医药等物流需求大的产业领域提供物流流程再造最佳物流解决方案业务,提升重点行业物流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加快物流新技术的应用
支持物流企业和教学科研机构开展先进物流技术、物流设施设备、物流管理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促进物流科研成果的及时产业化。积极推进物流技术与管理创新,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和设施,引导物流企业使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设备,加快物流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进程,提升物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
专栏8:物流技术推广应用工程
|
一、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工程:完善物品编码体系,扩大电子标签应用范围;推广应用射频识别、货物跟踪和快速分拣技术,促进移动物流信息服务技术的推广使用,推动物流新技术的产业化。
二、先进物流装备应用工程:发展标准化、厢式化、专业化的公路货运车辆,逐步淘汰栏板式货车;发展铁路特种、专用货车以及高铁快件等运输技术装备,推动先进物流装备应用水平。
三、新兴物流信息技术推广工程:大力推进物联网、北斗导航、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领域的应用,促进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使用的智能化。
|
五、推进绿色物流发展
以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桂林物流业走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广低碳物流设备,鼓励采用低能耗、低排放的运输工具和节能环保型绿色仓储设施,推广集装单元化技术,完善城市配送车辆标准和通行管控、服务措施,鼓励节能环保车辆在城市配送中的推广应用。加快建立物流行业能源消耗和排放统计及分析制度,建立健全行业节能减排考核体系。加强可利用废旧资源回收、加工、交易、连锁的逆向物流体系建设,重点发展生活废弃物和工业废弃物的回收物流,实现废弃物的无害化环保处置、循环利用,促进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第四节 降低物流运行成本
一、优化运输结构
淘汰落后运输设备、优化运输结构,合理配置各类运输方式。充分发挥铁路运输费用低的优势,提高铁路运输比重,推进铁路运输功能整合和扩能提速改造,促进重要货运枢纽节点、重点物流园区的建设。适应多品种、小批量、高附加值货物运输需求的变化,拓展高铁快件业务,提高铁路零散快运的市场份额。增加零星散货集装箱运输比重。
二、提高运输效率
支持和引导传统公路货运站场转型升级,鼓励发展集装箱、冷藏、罐装等专业运输车辆。建设甩挂运输站场,推进甩挂运输发展。鼓励运输企业开展“一次托运、一份合同、一次结算、一份保险”的全程运输服务,减少装卸、换装、装运环节,提高货物完好率及缩短运输时间。引导物流企业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优化和服务升级。加快推进跨区域、跨行业物流信息平台之间的有效对接。
三、规范收费行为
依法依规降低过路过桥收费,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提高货运企业享受减免高速公路车辆通行优惠政策的覆盖面,将免收通行费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规范港口、机场、铁路经营性收费项目,禁止强制服务、强行收费行为。严格执行铁路货运、作业等收费的优惠政策。
四、降低运输及仓储成本
大力发展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统一配送等先进物流组织模式,提高货运信息化应用水平,全面整合相关行业的物流信息,实现运力与货源的有效对接,降低货车空载率,减少迂回运输。鼓励物流园区及仓储企业使用标准化装卸设备,应用先进信息化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仓储智能化管理,提升配送效率,降低成本。
第五节 提高区域物流合作水平
一、拓展物流服务通道
贯彻落实《全国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和《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重点发展两条“X”型物流通道,即南北通道(泛北部湾地区至湖南的北上南下通道)和东西通道(广东至贵州、四川的东联西进通道),形成贯穿东西南北的两大物流通道格局。根据桂林综合交通枢纽的有利条件,分析沿两大物流通道地区的物流服务供应和需求信息,健全物流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推进市域内物流园区、工业园区和重点商品交易市场等物流服务信息联网,形成水、陆、空全域物流信息共享机制。支持本地物流企业“走出去”,鼓励本地优势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积极承接两大通道地区的物流业务。
二、发展城际配载配送
以培育区域共同物流市场和拓展桂林物流业外延发展空间为目标,积极发展城际配送物流业态,打造两小时都市圈的便捷城际物流配送体系,着力将桂林发展成为区域中转核心枢纽。以桂林城北物流中心、桂林西货运站物流基地为核心,培育家电、日用消费品、食品饮料、快递物品等专业货物分拨中心,大力发展与广西各毗邻城市间的城际配送物流,并将物流服务向湘、粤、云、贵、川周边省市延伸。合理整合物流设施设备资源,开展公铁联运、陆空联运,推动城际配载配送向供应链上游发展,提高物流的整体效益。
三、深化区域物流合作
主动融入中国—东盟自贸区、北部湾经济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和西南六省等国际国内多区域合作,促进区域物流协同发展。构筑“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节点。加强与桂粤湘黔省区的物流合作,促进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汇聚,主动参与物流人才培训、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标准制定、物流资质互认和协同监管,促进物流业共同发展,扩大桂林物流业辐射服务和受益范围。积极推进与东盟的物流合作,通过拓展航线,大力发展航空物流,构筑辐射东盟的区域性航空物流枢纽,参与中国-东盟空中物流网络服务体系和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平台的建设。
第一节 完善行业管理体制
加快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市、县(区)物流业发展综合协调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能,落实物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以综合部门(发改委)牵头、多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形成市、县(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两级服务办综合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物流业发展管理体制。研究出台推动加快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具体实施方案,认真分析、解决制约物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公平透明的物流业市场准入政策,建立公开、公平、统一、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的物流业领域,切实取消不必要的前置性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现代物流业统计制度改革,建立部门(协会)统计与统计部门协调一致、互为补充、覆盖全行业的物流业统计体系,全面掌握全市社会物流业的规模、结构和发展水平,监测分析全市物流业运行状况,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物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与趋势,为政府推动物流业发展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
第二节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认真贯彻执行桂林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各项配套政策。强化物流业发展用地保障,优先安排物流业重大项目和集聚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对投资10亿元以上或经认定为物流业重大项目和市级以上的物流业集聚区,实行“一事一议”项目用地协调机制,参照工业用地出让方式和出让价格执行。对落户桂林的知名物流业总部或世界500强企业,按照“一企一策”享受优惠政策。落实企业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和“营改增”工作,逐步完善增值税抵扣制度。制定出台培育规模以上物流业企业的具体扶持政策。
第三节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物流业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和各类办证手续。对知名物流企业落户和重点项目落地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通过挂牌服务、特事特办的方式解决物流业龙头企业项目审批、规划用地、融资服务、政策优惠、证照办理、便利通行等问题,吸引国内外物流业知名企业落户桂林兴业发展。建立物流企业诚信等级评定制度,运输、公安、商务、工商、海关、质检、税务等相关部门要健全信用信息采集机制,建立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健全物流业诚信体系。加大清理阻碍物流市场发展的不合理规定,进一步活跃物流市场。加强对物流市场的监督管理,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加强物流安全管理,营造公平有序、诚实经营的市场环境。加强部门协作,推行查验部门间“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行互助”,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行政管理模式,营造更优化的物流发展环境。
第四节 多举措降低物流成本
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要牵头组织本行业有关物流需求方和第三方及其他物流服务提供商建立行业专属物流平台,为本行业物流集约经营,降本增效提供条件。政府要及时研究出台推动企业自助物流向委托第三方物流转变的激励政策措施,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服务企业兼并重组本市物流企业,培育龙头物流企业进而做大做强物流规模,提高整体物流营运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第五节 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
加大财政对物流业发展关键领域的建设支持力度,积极争取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物流业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和加强物流人才培训、标准制度制定、产业发展研究等薄弱环节。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适合物流业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和创新服务,促进金融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增加对物流行业的信贷资金投入,支持物流业加快发展。鼓励企业有效地利用企业债券、短融券、中期票据、信托融资等融资工具,扩大直接融资比例,满足物流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债务重组等办法,改善股权结构,引入增量资金。鼓励采取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周边路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资产质量好、经营管理好、具有成长潜力的物流企业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融资,利用资本市场解决物流发展所需的资金,促进物流产业快速发展。
第六节 加强物流人才培养和引进
推进我市大中专院校物流学科专业和物流人才创新培训基地建设,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培养物流人才的机制,努力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物流人才培养培训体系。鼓励物流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的要求开展多层次的人才培训,提升在职人员业务能力,同时鼓励物流企业引进市场急需的高层次物流专业人才。适应物业发展的需要,着力抓好培养、用好、引进物流人才三个环节,加强现代物流人才队伍建设。将高级物流专业人才列入全市紧缺急需人才引进目录,并落实引进高级物流专业人才优惠政策。加大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力度,从中筛选与物流业发展所需技能素质相匹配的劳动力资源。依托本地高校、科研机构和物流协会等打造物流人才小高地,培养适合桂林现代物流业发展需求的中高端物流紧缺人才。
第七节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充分发挥桂林市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作用,制定年度评级制度,加强物流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征集、评价、公众查询体系以及失信惩戒制度。赋予推广物流行业标准、组织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训、交流物流技术、物流从业资格认证和物流信息咨询服务等职能,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行业管理、行业服务的主导作用。大力发展物流中介服务机构,提高物流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第六章 规划的组织实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协调引导
全市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落实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构建重大项目管理机制,成立重点物流园区、重大工程项目指挥部,强力推进园区、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物流骨干企业培育、人才引进等关键工作,把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要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主体和推进进度要求,并以本规划确定的工作任务作为政府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安排政府专项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制定物流领域相关政策措施的依据。
第二节 建立规划实施的督查机制
建立健全本规划组织实施督促检查机制,成立由市政府相关部门等部门组成,并特邀市人大财经委、政协经科委参与的规划实施督查工作组,分年度和中期检查本规划实施情况,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加强规划实施的民主监督,建立与公众沟通、意见反馈机制。
第三节 完善规划评估修订机制
建立本规划中期评估机制,根据形势变化和规划实施进度,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对本规划实施的重点、工程项目、政策保障措施作适时调整、修订、补充。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本规划的任务,建立总结、评估制度,对本规划的执行进展情况及其成效在2017年底进行总结评估,并对本规划建设项目实行滚动管理,及时调整、充实相关建设项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