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桂林市2005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监督指导及市政协的支持下,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坚持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全市经济继续保持近几年来增长快、效益好的良好势头,不仅超额完成了市委二届五次全会和市人大二届四次会议所确定的预期目标,还实现了为完成自治区发展“双过千”任务的奋斗目标,总量和增幅创1998年以来的新高,经济的稳定性和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初步统计(下同),全市完成生产总值536.9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高于预期目标3.5个百分点,快于全区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完成51.61亿元,增长20.8%,高于预期目标8.8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8.74亿元,增长35.3%,高于预期目标18.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268元和3003元,分别增长13.7%和13.8%;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3.9%和5.65‰;其他各项指标的增长明显好于上年同期。民主、法制和文化建设取得新成绩,改革、发展、稳定的态势持续良好。
表一: 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
指标
|
计算 单位
|
2004年实际完成
|
2005年计划执行情况
|
计划增长%
|
预计完成
|
预计增长%
|
全市生产总值
|
亿元
|
459.16
|
10
|
536.92
|
13.5
|
财政收入
|
亿元
|
42.74
|
12
|
51.61
|
20.8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146.90
|
17
|
198.74
|
35.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142.88
|
12.5
|
163.78
|
14.6
|
外贸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2.40
|
15
|
3.08
|
28.2
|
接待旅游者人数
|
万人次
|
1111.43
|
8
|
1205.08
|
8.4
|
旅游总收入
|
亿元
|
50.14
|
15
|
57.95
|
15.6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8149
|
6
|
9268
|
13.7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26 38
|
6
|
3003
|
13.8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
万人
|
3.58
|
3.85
|
4.03
|
12.6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3.9
|
--
|
3.9
|
--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
|
6.15
|
4
|
5.65
|
--
|
注:2004年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经济普查数
(一)抓投入上项目取得显著成绩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8.74亿元,比上年净增加51.84亿元,创历史最高记录,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3%。全市统筹推进的85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22.6%。年内有琴潭区和雁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城区内涝整治工程、2005年小街小巷改造等29个重点项目实现开工建设。其中,万福路、第三人民医院扩建及县传染病区建设项目、桂林旅专雁山新校区(一期)、南山水电站等一批重点项目基本竣工。列入自治区统筹推进的12个新开工项目,基本实现开工建设。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著。年内公路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6.16亿元,建设公路总里程达1264公里。其中,续建的四条高速公路总里程177公里,年内完成投资11.85亿元。龙胜至三江、全州至石塘、永福至融安等8条县际公路、14项通乡等外路改造工程和57项农村通达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巴江口水利枢纽项目已经实现并网发电,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经过五年建设已经全部竣工。
(二)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79.99亿元,增长20.8%,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达507.20亿元,增长25.2%,分别高于预期目标7.8和11.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比2000年增加了100.49亿元,工业总产值增加了252.24亿元,五年时间再造了一个桂林工业。工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4.59亿元,增长70.0%。年内统筹推进的12项重大工业产业项目进展顺利。桂林合众橡塑机械设备制造、金山化工轻质碳酸钙生产线、大华药业GMP扩建、巴江口电站等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恭城汇源果汁、桂林正翰公司离子交换纤维辐射改性、桂林利凯特公司金属载体稀土复合型催化剂产业化项目和桂林南药股份公司青蒿琥酯生物技术产业化等4个项目获得国家支持,获得补助资金3435万元。全市累计投入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2.16亿元,主要道路已基本建成,供水、供电设施及标准厂房正在建设之中。香港广枫集团、台湾南良集团、中软集团等21家有影响的企业相继进入各新建园区开工建设。其中,计划总投资4.33亿元的桂林金伟实业有限公司、投资6.8亿元年产130—140万台高清晰数字电视的桂林市佳登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规模企业进入秧塘工业园区,项目投产后,预计总投资超过10亿元,可新增就业人员7000人以上。万向钱潮、华力重工、鸿瑞光盘、五环电器、正翰科技等一批项目主体工程已建成并即将投产。工业投资将在今后几年内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三)“三农”工作取得新成绩
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130.40亿元,增长8.5%,快于预期目标3.3个百分点。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全州、兴安等5县被自治区列为粮食直补县,全市粮食生产呈恢复性增长。全年粮食产量205.60万吨,比上年增加7.3万吨。主要农产品增产增收。全市水果产量达166.00万吨,增长9.4%;蔬菜产量371.70万吨,增长10.5%;肉类总产量49.10万吨,增长10.5%。一些主要农产品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扬,农民增产增收。劳务经济持续发展。今年,我市对涉及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工作的通知》,从3月15日起,取消了招工手续费、《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工本费、求职登记费和职业介绍成功录用费等4项费用,先后两次组织农村劳务推介会,进一步改善了农民进城务工的环境。全市累计外出务工人员达75.5万人,其中,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15万人,新增劳务收入4.72亿元。农村税费改革步伐加快,2004年取消了除烟叶以外的特产税和降低农业税率,2005年提前一年免征农业税,两年直接减轻农民负担2.4亿元。农业龙头企业又有新发展。年内引进福建田园实业公司在我市建立食用菌百里长廊,全市食用菌生产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成为广西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香港日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香港华锦集团、河北裕丰养殖集团、大连汇坤农产品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先后落户桂林。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小溶江水利枢纽前期工程、县城防洪堤工程、农村居民安全饮水工程、退耕还林、珠防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全市新建农村沼气池3.3万座,比预期多建了4000座,累计达43.25万座,入户率达30.65%。列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的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已经开工建设,新增了10个农贸市场蔬菜质量安全检测点并投入运行,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流动工作站达到61个。
(四)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又有新进步
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5.21亿元,增长11.0%。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1205.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7.95亿元,分别增长8.4%和15.6%。其中,境外游客首次突破百万人次大关,达100.09万人次,增长23.9%。其他服务产业快速增长。航空客运量增长11.8%;公路客运量增长11.5%;铁路客运量增长7.2%;邮电业务总量增长14.0%;全社会用电量增长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78亿元,增长14.6%。
全市实施第三轮科技创新计划取得新成果,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名列广西之首,成为全区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以“危改工程”、“义教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为主线的系列教育工程如期圆满完成;农村“两免一补”政策得到落实,十二县均通过“两基”验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能力有了新提高,禽流感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兴安县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年内参保农民达到21.38万人,参保率达67.7%,突破了预期目标17.7个百分点;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文明卫生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市体育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取得好成绩,县乡体育设施得到改善。此外,广播电视、民政、气象、文化产业、计划生育、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其他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
(五)“民心工程”扎实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年初确定的100条小街小巷改造工程基本竣工,完成改造道路总长约30公里,实现“一路一景、一街一品”目标。城市内涝整治工程扎实推进,甲山路、燕京(漓泉)啤酒厂片区、芦笛路内涝整治工程已经竣工;施家园小区、二轻干校、矿产地质研究院片区等内涝整治工程,正在加紧实施;灵剑溪和小东江小河流综合整治项目已完成规划方案。城市供排水、燃气管网改造工程取得新成绩。年内新铺供水管道12公里、改造55公里,新铺和改造燃气管网各30公里。漓江防洪补水工程已经启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继续推进,筹资新建并免费开放燕湖公园。创“四城”工作取得全面胜利。以“创城”为载体,全面加强城市秩序和市容环境的管理,解决了长期积累的一些突出问题,市区秩序和卫生状况大大改观,桂林的城市品位跃上新台阶,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继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后,又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全国创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共完成2170个村点,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不断提高,2005年达到90.7%,比上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了5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目标。年内新建“五保村”250个,入住“五保”老人6000人。全年争取到位以工代赈资金3215万元,新建、扩建村级公路147公里,受益人口达20多万人;易地扶贫搬迁620户,受益人口3100多人。
(六)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又有新进展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03万人,实现自治区预期目标的139.0%;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1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控制在自治区4.2%的预期目标之内。基本养老保险全年净增参保人数2.4万人,累计参保人数达到26.4万人,为年度预期目标的100.9%;全年征收基本养老保险费6.13亿元,比上年同期净增加1.03亿元,增长20.2%,收缴率为93%,为年度预期目标的100.2%。参保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基本实现按时足额发放。全市已建立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298个,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实现社会化管理服务。失业保险扩面8200人,参保的职工人数达到24.6万人,为年度预期目标的102.5%;征收失业保险费5700万元,比上年多增收143万元,增长2.6%,为年度预期目标的105.6%。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工作运转正常,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需求和待遇都得到了较好的保障。年内共发放救灾救济款1.31亿元,救济粮2603吨,救济受灾人口23.3万人,全市农民工拖欠工资清偿比例达到97.3%,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基本得到保障。
(七)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
年初确定改制的99家国有企业,有89家制定了改革改制方案,有55家开展了清产核资工作,有27家改制方案通过审核。大部分企业完成了职工安置测算、债务清理等基础工作,一批企业明确了引资嫁接重组的合作伙伴,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改革投资体制,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内容和程序。年内共有70个项目由审批转为备案登记,项目总投资达56.45亿元。农村改革稳步推进。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关于“三补贴两减免”政策,全部免征农业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一费制”收费办法;完成了19个乡镇机构撤并。土地市场进一步规范,所有经营性项目建设用地一律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政府行政审批、政府采购、工程公开招标、财税、粮食流通、土地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教文卫等其他各项体制改革取得新的进展。
年内引进外资项目49个,实际到位资金0.35亿美元,增长39.3%;引进内资项目485个,实际到位资金75.44亿元,增长86.1%;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42亿美元,增长22.8%。桂林市的影响力和招商引资效果进一步扩大。
(八)“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编制工作已经完成
我市编制“十一五”规划工作起步早,行动快,基础工作做得扎实,始终保持与自治区同步。按照规划程序,完成了对“十五”计划的中期评估,组织完成了26个重大课题研究,形成了100万字的《“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一书,筛选提出近200项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900多亿元,确定重点前期项目99项,预计投资482亿元。这些前期研究工作,为编制好我市“十一五”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采取集思广义的办法搞规划,特别重视与自治区和国家规划的衔接。将编写的《桂林市“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分五个层面,向市直各部门及行业、各县区、社会团体和民主党派、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以及大中型企业,共152个单位广泛征询了意见,并召开了七次有100多位专家和领导参加的征求意见座谈会,充分吸纳各界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征求自治区发改委、有关厅局29位专家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意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专门为我市组织了《桂林市“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评审会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参加评审,对我市的《规划纲要(草案)》给予高度评价,并形成了详细的评审意见。为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编辑制作了关于《桂林市“十五”回顾和“十一五”展望》的多媒体光盘。根据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的精神和桂林市委二届六次全会《关于制定桂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集思广义编制完成了《桂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并已经市政府全会讨论通过,现提交本次人代会审议。
2005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绩,为胜利完成“十五”计划画上了圆满句号。“十五”时期是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预期目标已经完成或超额完成,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迈上新台阶。初步统计,“十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快于预期目标2.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4%;财政收入翻了1.13番,年均增长16.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8.0%提高到9.6%。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2.9:30.9:36.2调整到2005年的24.3:39.3:36.4,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2%,累计完成642.61亿元,是“九五”期间的1.9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1%,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产业规模扩大,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十五”计划的胜利完成,为“十一五”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表二: "十五"计划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
指 标
|
计算 单位
|
"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
"十五" 计划预期增长%
|
预计年均增长比预期增减百分点
|
2005年 预计
|
年均 增长%
|
全市生产总值
|
亿元
|
536.92
|
11.1
|
9.0
|
2.1
|
人均生产总值
|
元
|
10858
|
10.4
|
8.2
|
2.2
|
财政收入
|
亿元
|
51.61
|
16.3
|
10.0
|
6.3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198.74
|
20.2
|
11.0
|
9.2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163.78
|
11.9
|
10.8
|
1.1
|
外贸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3.08
|
19.7
|
11.0
|
8.7
|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
|
103.98
|
2.1
|
3.0
|
--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9268
|
7.4
|
5.6
|
1.8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3003
|
9.1
|
5.7
|
3.4
|
图一:桂林市2000年和2005年三次产业结构对比
图二:2000年—2005年全市财政收入情况
图三:桂林市2000年—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当今时代的潮流,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转移进一步提速,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泛珠三角区域深度合作,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和更多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我们面对的挑战异常严峻,主要是生产要素价格呈上涨趋势,资源和能源日趋紧缺,同时,我市经济总量偏小,工业水平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镇化进程不够快,城市辐射带动力不强;城乡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农民收入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县乡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较多,投资软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部分城乡居民生活仍然比较困难,一些群众关心加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机关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一些不确定和无法预见的困难和问题。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认识,紧紧抓住各种战略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化解不利因素,解决关键问题。
二、2006年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
根据市委二届六次全会的工作部署和“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要求,提出今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
表三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
|
指 标
|
计算 单位
|
目标值
|
预期增长%
|
备注
|
全市生产总值
|
亿元
|
605
|
11
|
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
|
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
|
吨标煤
|
0.8
|
-2
|
|
财政收入
|
亿元
|
57.81
|
12
|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237
|
19
|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上年=100
|
103
|
3
|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183
|
12
|
|
外贸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3.4
|
11
|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9917
|
7
|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3213
|
7
|
|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
万人
|
4
|
--
|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4.5
|
--
|
|
以上预期目标,努力体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和“五个统筹”的要求,体现推进富裕桂林、文化桂林、生态桂林和平安桂林建设的要求,体现积极进取和注重增长质量的要求,与“十一五”规划目标相衔接,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按更高的要求去努力。
实现今年的预期发展目标,突出在八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发展农村生产力为首要任务,增加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投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端。(1)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实施优质粮食、“三田”建设、良种繁育推广、农产品标准化和质量安全、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一批工程,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继续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在全州、兴安等5个粮食主产县实行粮食直补,启动水稻良种补贴试点,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粮食产量力争保持基本稳定,主要经济作物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围绕水果、蔬菜、食用菌、中药材、花卉、生猪、家禽、水产品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快生产基地建设,促进规模化、优质化和标准化生产,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一批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项目建设。加快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市场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等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乡统一监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县城以上各类市场建立和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提高对通乡油路和通达工程补助标准的有利时机,建设8条通乡油路,年内建设总里程154公里。同时,建设19条通村公路和10项“渡改桥”工程。推进青狮潭水库等一批灌区的节水改造工程,完成干支渠道防渗100公里。加快建设桂林市农机检测中心工程。加快建设桂北山区重点火险区森林防火综合防治项目。实施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年内解决1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3)加强农村示范村屯建设。以推进桂林百里生态小康文明长廊为主线,突出抓好村屯规划,大力建设小康文明示范村和文明卫生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种—养—沼气生态农业模式,年内新建农村沼气池2.5万座,鼓励建设生态富裕家园。重点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灶和美化庭院等工作,引导农民生活及生产垃圾、污水就地规范处理,改善农村卫生习惯。
(二)加快推进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
坚持中心城市工业与周边县区工业齐头并进,较快扩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1)高标准规划建设桂林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本着倍加珍惜土地和能源的原则,明确产业分工,完善分区功能,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实现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集约化程度。采取BT等特许经营权以及民间资金和政府支持等多种形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批特色明显、优势互补、辐射力强的工业聚集区。(2)鼓励企业联合重组,多主体、多途径、多办法推进我市支柱产业集群化发展。积极培育软件产业开发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国家医药出口基地建设,加快客车制造、啤酒生产、橡胶制品等重要项目建设,加强资本运营,加快资产重组,重点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行业和区域龙头企业。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年内计划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5亿元。(3)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托桂林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电子与信息、新材料和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支持中软(桂林)软件出口基地、计算机集成制造、中药产业化基地,抓好机动车用金属载体稀土复合催化剂产业化基地、立方氮化硼(CBN)新材料、高精度数显量具量仪、离子交换纤维辐射改性等一批已经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的项目建设,实现产业化生产。(4)围绕产品、技术和管理创新,抓紧研究制定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贴息、补贴等政策措施,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大力支持引进新设备和消化吸收新技术,增强企业的创新活力。(5)加快发展交通运输、房地产、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会展、信息咨询等生产型服务业,为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6)加强工业经济运行协调,统筹抓好煤电油运供需衔接,保证重要物资运输和供应。(7)加大重大电源项目建设力度,积极推进永福电厂扩建和脱硫改造工程建设,加快一批水电站建设。新建桂林500千伏变电站及一批220千伏和110千伏变电站,加快实施城市电网改造和县城电网改造工程,提高电力保障水平。(8)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积极采取联保贷款等多种有效方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和贷款问题。
(三)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中心城市建设,拉开城市框架。全面实施《桂林城市总体规划》,加大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项目建设规划的覆盖面,完善重点区域和地段的详细规划和项目建设规划,重点发展以临桂县城、秧塘工业园区为纽带的西向组团和以铁山工业园为中心的东向组团,按规划发展南北组团,加快城市道路、停车场地、桥梁、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环境综合整治、消防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尽快形成城市环道路网。开工建设一批市内停车场,缓解市内交通瓶颈。规划建设1—2个消防站,逐步完善消防安全体系。继续实施百条小街小巷改造工程,年内改造小街小巷50条;着力开展对“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改造和治理,切实改善人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的成果。指导和促进一批中心城镇规划建设。重点支持县城和旅游通道、桂林百里生态小康文明长廊沿线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心城镇,加强供水、排水、供电、环卫、园林绿化等城镇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小城镇,不断完善小城镇功能,促进二、三产业发展,吸引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聚。支持各县建设一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留城创业园。
加快交通网络建设。以高速公路建设为龙头,全面推进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一批县际公路和通乡镇油路、通往景区景点公路建设,全面提升我市路网整体水平。
(四)加快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建设
不断改善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加快重大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重点支持广西师大、工学院新校区建设,扩建桂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农村教育,重点实施一批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小学远程教育等项目建设,支持一批县级职教中心和重点技工学校建设;落实国家政策,免除农村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加快公共卫生能力建设,以重大疾病防治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一批市、县传染病医院、紧急医疗救治体系项目建设,改造一批贫困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妇幼保健医院,基本完成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任务。加强艾滋病、结核病、乙型肝炎和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农村医疗卫生,大力推广兴安县的经验,各县都要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文物管理保护,重点实施桂海碑林扩建保护、靖江王陵保护等工程,改造部分县、乡(镇)文化设施。继续抓好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重点实施民族民间文化和文物、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基层体育设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相关景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重大文化工程建设。继续实施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抓好广播电视数字化更新改造和农村通信等建设工程。抓好农村妇幼保健和改水改厕工作。继续抓好县级计生服务站、中心乡镇计生服务所等项目建设,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继续加强残疾人服务设施、“五保村”以及体育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公、检、法、司的基层设施建设工程。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一批公安、检察院技侦用房、法院“两庭”、监狱和劳教监舍以及看守所、戒毒所、基层派出所和司法所等项目建设。
(五)加快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制定实施环保规划,建立健全污染源管控机制,综合治理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推进污染控制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继续搞好以江河源头生态圈为重点的水质水源全面保护和治理,严格保护青狮潭水库、城镇集中供水等饮用水源,避免水源污染。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工程,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稳定下降;完成以“两江四湖”综合整治工程、环城水系工程为重点的市区漓江支流的综合治理工程,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完成施家园小区、芦笛路等内涝整治工程;开工建设瓦窑河、南溪河、小东江和灵剑溪等小江小河综合整治项目。加强风景名胜资源的规划、保护、建设和管理,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严格农用地转非农用地管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继续整顿矿山秩序,有序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护和恢复天然林,增加森林覆盖面积,重点支持江河源头和两岸、石漠化地区、交通干线两侧、城镇及工矿企业周围的生态建设。继续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水源林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工程,全年实施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35万亩,建设一批生态示范县(区)、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庄。继续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启动一批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以及边远无电地区用电建设试点工程。
大力建设节约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制定节约型城市、节约型企业、节约型机关、节约型社区创建标准及实施办法。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企业积极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突出抓好冶金、化工、建材、机械等行业的企业节能工作,大力推广建筑节材、节能技术,鼓励发展和使用节能环保交通工具,着力推进政府机关节能;全面开展节约用水,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推广企业重复用水技术,完善城市节水设施;节约利用土地与资源,继续实施农业“沃土工程”,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依靠管理和科技进步创新,节约利用钢材、有色金属、化工、竹木材等重要和紧缺原材料,大力节约包装材料。鼓励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产业项目建设。鼓励冶炼、化工等行业以回收循环、互利循环、分解循环等多种形式开展废弃物循环利用。建立废旧物资回收、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加快回收利用金属、橡胶、农膜、家电等废旧物。
(六)加快推进深化改革,促进对外开放
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务必在重点领域取得新进展。(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机制,强化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关系。(2)大力推进规模以上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3)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全面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规范政府投资管理,修改完善市本级预算内基建投资管理办法,建立投资项目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开展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代建制”试点工作,完善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4)继续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5)扎实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配套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6)继续深化粮食流通、科教文卫、市政公用行业、行政管理体制等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各项改革。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对外贸易规模。继续大力协助自治区办好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绿色通道”,继续加强“百企入桂”工作,加快已签约合作项目的开工建设。努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在基础设施、扶贫开发、生态环境治理、教育卫生发展、知识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扩大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规模。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到境外开展国际化开发经营活动。
(七)加快推进人民生活的改善
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为基层群众办好实事。(1)完善和落实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重点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尤其是大龄失业人员再就业。把发展服务业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旅游业,优化提升餐饮、商贸、宾馆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社区服务、养老、物业管理、文化、健身、休闲娱乐等新兴生活服务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鼓励劳动者创业,支持发展社区就业和灵活就业,重点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统筹做好新成长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和被征地农民的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落实农民工工资兑付、劳动安全等各项政策,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劳务输出。(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制度,扩大覆盖面。切实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待遇支付,建立完善事业单位新进初任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政策,研究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和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规范和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推行农村“低保”工作,增加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济经费投入,加大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力度,大力发展城乡社会福利事业,加强乡镇敬老院和“五保村”建设,切实做好优抚安置工作。(3)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扩大城乡居民消费。认真落实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开拓城乡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新建和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支持农村商业网点连锁经营、农资物流配送等项目建设,努力增加符合大众需求的中低档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供给。(4)进一步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发展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5)加快实施扶贫开发工程,全面完成首批“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任务,进一步改善边远山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进一步做好以工代赈工作,年内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建设村级公路100公里以上,实现异地搬迁1250户,受益人口超过5000人。继续实施民族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大对移民的扶持力度,高度重视和加强库区移民安置工作,妥善解决新、老库区移民生产生活问题,巩固移民安置成果。(6)切实做好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以及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涉及居民利益和职工合法权益的有关工作。(7)进一步完善价格监测制度和价格异常波动应急机制,重点防范局部地区和个别商品引发的价格异常波动,保持价格基本稳定。进一步清理整顿涉农价格和收费,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公益性和重要服务收费,加大价格监督检查以及对价格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利益。(8)搞好自然灾害、灾难性事故、公共卫生等社会性事件的预防,建立健全监测、预报、预警和应急响应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支持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9)继续集中力量办好一批实事。完成青狮潭库区综合整治任务;继续进行小街小巷改造;再兴建150个“五保村”,力争年内“五保户”集中供养人数达7500人以上;年内开工10个以上城镇老年中心;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抓好龙胜、灵川、恭城、阳朔4县的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继续修建市区停车场。
(八)千方百计筹集建设资金,确保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抓投入上项目,确保全年投资规模达237亿元,增长19%以上,是全面实现各项预期目标的重要支撑。全力解决好项目策划、引进和建设问题,解决好钱从哪里来、投到哪里去的问题。继续更多地运用开放和市场的办法来筹措建设资金,确保各类建设资金都有新的增长。积极配合开发银行做好政府信用贷款项目的组织实施,建立政府与银行之间投资项目定期通报制度,支持银行早期介入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协助做好服务工作,争取开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加大对重大项目建设信贷支持。加强对已进入我市投资的国内外大公司的协调服务,促进大项目尽快落地。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投资补偿机制,推出一批有收益的公路、桥梁、水厂、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采用BOT、TOT等多种方式招商引资建设,吸引和鼓励社会投资者加大对公共公用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实施一批已建成有收益的政府投资项目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股权或经营权,回收资金,增强政府再投资能力。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以及申报发行企业债券。根据国家、自治区的投资方向和重点,抓紧开展有针对性的项目申报工作,加强汇报衔接和跟踪落实,同时做好项目前期论证和各项准备,力争国家更多资金支持。进一步整合统筹政府各类专项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
继续统筹推进一批重大项目新开工,为确保实现全年各项预期目标提供有力支撑。按照统一部署,分级推进的方针,分别在自治区层面、市一级层面和各县区层面统筹推进一批重大项目新开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土地使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土地、林业、环评、城市规划等审批环节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确保实现开工目标。积极协助项目业主解决在建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督促业主按照工期要求,在确保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完成投资,确保一批重大项目和国债项目按计划竣工投产。启动一批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重大项目建设,对纳入项目建设方案的民心工程、重大标志性工程、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工程,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向国家有关部门的汇报衔接,积极争取国家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扎实推进大庆项目建设。更加突出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围绕目前正在推进的一批能源、高速路、铁路、水利等重大项目,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早核准、早开工;围绕“十一五”规划的重大项目,抓紧开展项目论证,逐一落实建设条件,尽早开工建设;围绕“十二五”乃至到2020年的长远发展,及早谋划一批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现代交通运输、新能源开发、资源综合利用、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水利工程、重大文化工程、重大生态环保工程、重大公共安全工程等项目,抓紧开展超前期研究,为保持重大项目建设的连续性,做好成熟的项目储备。
三、2006年市本级重大项目建设
根据对项目和资金渠道的衔接,初步确定,计划实施112项重点项目,总投资规模达390.2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2.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目标的39%。
(一)统筹推进重大项目新开工
初步安排,市本级层面统筹推进39项重大项目新开工,总投资规模110.7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7.93亿元。
表四: 2006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
|
|
年度计划投资(亿元)
|
合计
|
比重%
|
合计
|
92.4
|
100
|
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项目
|
22.44
|
24.3
|
农林水利项目
|
3.09
|
3.3
|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
11.62
|
12.6
|
交通项目
|
21.62
|
23.4
|
能源项目
|
18.56
|
20.1
|
社会事业项目
|
8.88
|
9.6
|
经贸流通项目
|
6.20
|
6.7
|
(1)工业方面,开工建设数字彩色电视机生产基地、百万伏特高压电力电容器生产基地、青蒿琥酯高技术产业化、桂林晶盛玻璃有限公司异地搬迁改造项目、大功率稀土永磁伺服传动电机及精密伺服系统、立方氮化硼(CBN)材料产业化、精制茶籽油系列产品产业化等一批项目。
(2)农林水利方面,开工建设桂林市防洪及漓江生态补水小溶江水利枢纽工程等一批项目。
(3)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开工建设抗战路、雁山新区污水处理系统工程等一批项目。
(4)交通能源方面,开工建设兴安至桂林高速公路、阳朔至高田(绕月亮山景区)二级公路、龙胜至温泉公路(扩改建),以及一批输变电工程和水电站项目。
(5)社会事业方面,开工建设广西师大雁山校区一期工程、桂林医学院改扩建工程、桂林市人民医院综合门诊大楼、桂林工学院雁山新校区、中日韩三国青少年体育交流大会场馆修缮等一批项目。
(6)经贸流通方面,开工建设桂林市福隆园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和桂林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项目。
(二)加快在建重大项目建设
初步安排,续建重大项目73项,总投资规模279.4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4.48亿元。
(1)工业方面,重点抓好桂林高新区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年产10000辆客车扩产改造、数控万能铣床生产线改造、汽车底盘部件生产线、水平定向钻机、轻质碳酸钙生产线、离子交换纤维、鸿瑞光盘生产线、桂林威达集团公司异地搬迁等一批项目建设。
(2)农林水利方面,重点抓好桂林甲天下水果加工、桂林市城市防洪排涝、五里峡水库漓江补水工程、桂林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机安全检测中心和桂林百里生态小康文明长廊等一批项目建设。
(3)城市基础设施方面,重点抓好东二环路(含南洲桥)、中隐路、胜利桥、西环路改造(三期)、站前路、雉山桥重建、雁山新城区中心环线和城市交通控制系统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
(4)交通能源方面,重点抓好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桂林段、全州至兴安高速公路、国道过境公路灵川至三塘段等高速公路建设、恭城至富川等五条县际公路以及平乐巴江口水利枢纽和一批水电站项目建设。
(5)社会事业方面,重点抓好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尧山新校区、相思江生态家园、桂林资江-八角寨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桂林旅专雁山校区二期工程、桂林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
(6)经贸流通方面,重点抓好桂林美居商贸城、桂林国际旅游商品批发城(改扩建)、联达商业广场(黑山生态园一期)、南溪山花卉精品市场等一批项目建设。
(三)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工业方面,重点推进罗田产业聚集区、长海工业聚集区、禾家铺(灵川)工业聚集区等项目。城市基础设施方面,重点推进西外环路、上海路三期工程、公交停车场枢纽场站、桃花江桥重建、穿山桥改造、桂林市直饮水工程、临桂水厂、瓦窑村“城中村”改造等一批项目。交通方面,重点推进永福至临桂公路改建、磨盘山客运港改扩建等一批项目。社会发展方面,重点推进桂林市卫生学校新校园、桃花江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项目。经贸流通方面,重点推进琴潭商业广场、桂林市物流中心等一批项目。同时,还将筛选一批公共服务和生态环保重大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
各位代表,2006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新起点,乘势而上,奋发有为,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做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sff